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茶叶最早发现利用和茶叶最早发现利用什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茶叶最早发现利用以及茶叶最早发现利用什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茶叶的产地起源你了解吗
1915年世界巴拿马,1959年农业部评选,中国十大名茶,武夷岩茶(大红袍)狮峰龙井,洞廷碧螺春,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君山银针,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祈门红茶,都匀毛蠏!
茶叶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茶的起源:
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因发现火种造福人类,被称为炎帝,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知了。神农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并且有着很高地卫生觉悟,就是喝开水。相传,有一天神农在一棵茶树下,支起锅煮水喝,几片嫩叶飘入锅中,锅内的水清澈鲜美,芳香四溢,喝完后神清气爽,茶就被发现了。后代假托神农氏之名所著的《神农食经》载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说神农有一个水晶肚子,“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他尝百草,尝到茶的时候,看到茶在肚子里查来查去,查通茶。
另一个传说是“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百草经》)相传神农氏吃了一种草后不幸中毒,幸得茶叶汁流入口中才保住性命。从此茶就成了解毒的特效药。”。《神农百草经》的成书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至少在当时,我们祖先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了。
茶的发展:
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并作药用。
汉代: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源就要追溯到汉代,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利于茶业的发展。
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
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
明代:距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近代: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茶业。1949年11月23日,专门负责茶业事务的中国茶业公司成立。自此,茶叶在生产、加工、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蓬勃发展。
中国三大茶学院
1、浙江大学-茶学系。
在2004年教育部学科评比中,被评为全国同类学科第一名。
2、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
成立于1939年,是中国最早、专业课程门类设置最齐全的茶学专业。
3、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
1956年建立,该校茶学系在湖南黑茶研究方面颇有成效。
4、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
成立于1972年,是一所以普洱茶研究和文化传播为特色的学院。
5、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
是国内从事茶学教育最早的教育科研机构。
6、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
7、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
成立于1976年,是该校传统优势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8、西南大学-茶学系。
成立于1951年,其茶文化专业已是国家教育部示范专业。
9、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
拥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二级学院-安溪茶学院由茶叶领域著名专家陈宗懋担任名誉院长。
10、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
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该校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11、武夷学院-茶学专业。
张天福和吴觉农两位茶学泰斗曾先后在此工作。
古代的茶都有哪些名字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茶都,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隶属泉州市。安溪县以茶叶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是全国最大名优乌龙茶生产大市之一。有中国茶都之美誉的福建安溪是著名的铁观音茶的故乡。
茶都(杭州)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
茶叶的起源在哪里喝茶有什么讲究
茶叶的起源我认为是在古代的巴蜀,那里不但有最早的记录,有最早的管理移栽,吴理真的移栽被奉为茶祖,还有最早的皇家贡茶苑蒙顶茶苑。至于网上吹嘘的云南历史多么多么久,茶树有多少年树龄,这些人是搞错了一个概念树龄不等于开发,就是诸葛亮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其实只是到了今天的昆明地区,更南方还是不毛之地。
茶叶规范性作为系统的茶学出现是在唐朝,以陆羽的《茶经》为代表,系统的出现了种植加工销售饮用产地等全方面的介绍,在政治上是茶叶进入太庙祭品礼单,正式成为一种贡品,和以前的作为土特产上贡是不同的。到宋代就到了古代茶技的巅峰,不管是加工中的银丝水芽,龙团胜雪,还是泡茶中的点茶技艺,茶百戏等。
明代朱元璋废团茶以后,散茶叶茶的加工方式饮用方式得到了发展,茶具上是紫砂壶等茶具出现。到明末清初,除了普洱黑茶等边销茶以外的茶叶产地都进行了制茶工艺的变革,与现代茶叶的工艺相同的技法不断涌现完善,可以这样说清代民国的喝茶品饮方式已经和现代相差无几了。
喝茶没有特别的讲究(普洱除外),因为大多数茶叶是日常生活用品,就如我就是天天喝茶不断并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茶叶本来就是喝的,如果说要讲究也是防火防盗防普洱,健康卫生保质期,不喝过期发霉的茶叶,老老实实的色香味形最实惠的分辨方法,不装币,不吹嘘更不忽悠,茶叶本来就是喝的。最多就鄙视下喝普洱吹嘘炒作过度的,茶叶本来就不复杂。
绿茶是怎么出现并发展的
我国的茶,以绿茶为主,其他茶类在绿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出现,所以茶叶的发展史,其实也就是绿茶的发展史。
说起茶叶的发展史,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古文中有少量提及,但真实性不高,也没有史料可以直接证明。从生吃到冲泡,茶叶在这段发展史中,可以大致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茶鲜叶:远古时期,那时刚发现茶树,据一些史书记载,茶叶发乎神农氏,相传是神农氏最先发现茶树。那个时候,茶叶更像是一种“野菜”。生吃或者烹煮成茶叶汤、茶粥,也可以单独把茶鲜叶做成菜。古时也被称为“茗粥”,《晋书》中提到:“吴人采荼煮之,曰茗粥。”
茶叶苦涩之味很重,而且带有很浓的青草味,这味道可想而知。除了口味不佳外,茶叶与其它农作物一样,有采摘时间,秋冬季节没得吃。而且茶树的生长区域有限,地域的局限性使得茶叶是一种土特产,出了这个村,根本没人听说过。
第二阶段、原始绿茶:到原始绿茶阶段,已经是春秋时期,这时的绿叶已有真实的文献记载,大量证据可以证明,此时的茶叶发展迅速,已经出现将茶制成干茶的制作工艺。不过茶叶还是食用,或者作为草药,与其他中药烹煮饮用。
茶鲜叶采摘后,通过暴晒、烤制、蒸制或者直接用大锅炒的方式,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完全干燥。茶叶的味道依旧不佳,苦涩明显,青味浓重。茶的保质期延长,使得茶叶的活动范围扩大。
晒干收藏,去除水分食物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这也是人类的智慧。茶叶的晒干比较看重天气,连绵阴雨时,茶叶无法干燥,古人便利用早期的“甑”蒸茶,这是最原始的蒸青,而后为了将茶叶干燥,发明了锅炒和烤干。这就是早出现的炒青和烘青。
第三阶段、晒青茶饼: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晒青茶饼,将散茶与米膏混合,制成茶饼,最后晒干或者烘干。
晒青茶饼是对茶叶的简单二次加工,制成茶饼后,体积小便于运输,也减弱了茶叶的吸湿吸异味能力。晒青茶饼才是制茶工艺的萌芽,从这里开始,才算作是茶叶的制作工艺。当然,外形发生了变化,但茶叶的口味依旧苦涩,带有浓重的青草味。
第四阶段、蒸青茶饼:隋唐时朝,茶叶的制作工艺有了进步,先将茶鲜叶蒸制,随后制成碎茶,然后压成茶饼,最后将茶饼穿孔,一整串茶饼统一烘干。茶饼的形状有很多,有大有小,大多为圆形,也有方形、花型等。
这种制法可以去除茶叶过于浓重的青草味,但茶叶的苦涩之味依旧很重。
第五阶段、龙团凤饼:宋朝时出现改良版茶饼。将鲜茶叶浸泡在水中,挑拣茶叶,控制茶叶的均整度。将挑拣好的茶叶进行蒸青,蒸青完毕后用冷水清洗。后续先小榨去水,再大榨一遍去除茶汁。榨完后将茶叶倒入瓦盆,兑水研磨细致,最后倒入模型紧压成饼,烘干成茶。
龙团凤饼其实也是一种食用方法,茶叶被研磨成粉,冲泡后直接饮下。在所有的茶叶制法中,龙团凤饼的制作工艺最为繁琐复杂,耗时耗力。改良后的工艺,通过压榨去除了茶汁,使得茶叶含有的物质大幅度下降,虽然苦涩味降低了很多,但茶叶的香气、口感和其它滋味也大幅下降。
第六阶段、蒸青散茶:宋朝时,已经有散茶出现,并在民间流传。在团茶加工时,茶叶在蒸青完毕后,不压榨茶汁,直接烘干即成茶。
这种蒸青散茶可以去除茶叶的青草气,较好的保留了茶叶的内含物质,茶叶的香气被较好的保持,但还是不够。除了香气,茶叶的苦涩味也留存了下来。
第七阶段、炒青散茶:到了明朝,炒青制法出现,蒸青制法被淘汰,这时茶叶的制作方法与现代制作工艺大相径庭。茶鲜叶通过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干成茶。
炒青绿茶的香气最为浓郁高扬,锅炒的高温和干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茶叶香气。
“新采,拣去老叶及枝梗、碎屑。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俟锅极热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缓,待熟方退火,撤入筛中,轻团那数遍,复下锅中,渐渐减火,焙干为度。”——引自明代张源《茶录》
这段记载,说的是炒青绿茶的制作方法。明朝时,由于散茶的大力推广,各种新茶种陆续出现。
第八阶段:窨花绿茶:明朝时,也出现了茶的二次加工工艺,就是花茶。
将散茶与桂花、茉莉、玫瑰、蔷薇、兰穗、菊花、梅花等混合在一起,等散茶将花的香气全部吸收后,再已经干透的花瓣拣剔。制成后的花茶,花香浓郁,滋味独特。花茶虽然是一种创新,但在当时一直不受待见,甚至被瞧不起。
后续,其它五大茶类,是在绿茶散茶的制作中无意创造而出。
到了现代,袋泡茶、茶饮料等茶形式的出现,也是绿茶工艺的发展。
绿茶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茶类,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三千多年前古人采茶晒干,便是绿茶粗加工的开始,真正的绿茶出现则始于公元。一直到12世纪炒青茶的出现,绿茶的制作工艺才趋于成熟,一直传承至今。
茶叶坑多担心多,认准一家最放心。承艺虽然不出名,茶好公道老客多。长篇无意话太多,有情有心来看看。
承艺在安吉白茶种植区浙江安吉;西湖龙井种植区杭州西湖梅家坞;黄山毛峰种植区安徽歙县,均有自己的茶区,茶园证件、地理标识。大可放心。
春茶季节正火热,大家抓紧时间。
浏览器搜“承艺*茗茶”、“安吉承茗茶场”即可,望大家支持。客观公正有用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茶是什么
茶是一种饮品,一种健康的饮品,生活中需要茶来调味,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类目的茶叶,健康喝茶每一天,品茶品人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